助听器选配实验,并不仅仅是“把听力图输入设备”的机械操作。它更像一场医生、设备与患者之间的“声音校准对话”。
过程大致如下:
听力测试:在隔声室中精确测量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,生成听力图;
初始编程:将听力图数据输入助听器,设定初步的增益参数;
实时调校:患者佩戴助听器,通过不同强度的测试声(如60分贝),根据患者对声音大小的主观反馈(“太轻”“太响”“刚好”),反复调整增益参数,直到患者感觉声音舒适清晰。
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:统一“机器输出的声音”与“人耳感知的声音”。同一个60分贝的声音,不同听损患者的主观感受可能天差地别——有人觉得不够响,有人觉得震耳朵。唯有通过个性化调校,才能实现“量身定制”。